塔利班2010年公布视频中的伯格达尔。
塔利班2009年公布一段伯格达尔被俘后的视频。
3 13年宿敌的握手
5月27日,卡塔尔埃米尔与奥巴马政府通话后,双方到了敲定换俘行动细节的时刻。
岳刚说,这次交换战俘比较特殊,不是国与国之间,而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武装组织,因此无边境线和作战分界线作为交换战俘地点,因此这次交换地点选在人迹罕至的塔利班活动地点。
5月28日,美国和塔利班谈判团队达成初步换俘协议。29日,卡塔尔方面人员抵达关塔那摩监狱,等待“接收”塔利班囚犯。岳刚解释说,交换战俘时一般要有第三方监督,例如以色列用千人换回大兵沙利特时,后者就被哈马斯移交给埃及情报机构。
而在塔利班方面,他们将伯格达尔安置在巴基斯坦一处安全的地方。塔利班需要选择一条安全路径护送伯格达尔穿越边境,美方则需确保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方面的安全部队让塔利班车队通行。
一名美军高官透露,美军甚至为此封锁了阿巴边境的领空,以免“不明真相”的己方或盟国军队攻击塔利班车队。
而塔利班也要考虑安全的换俘地点,两方直接会面并非全无风险。毕竟已交战13年。
据悉,塔利班提出要求,可以与美方指挥官直接通话,说明何时何地换俘,但美方指挥官不可以直接与塔利班通话。
时间日益迫近,五角大楼一些官员甚至怀疑塔利班是否会按计划执行,而卡塔尔方面也很紧张。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研究员周晨鸣认为,交换战俘是重大政治事件,如果出现反悔,带来的政治后果不可预计。
换俘的日子终于到了,5月31日早上,塔利班电话通知美方指挥官,派一架直升机前往阿富汗东部某地会面。
很快,一架搭载特种部队士兵的美军直升机从基地起飞,飞赴指定地点。抵达预定地后,直升机先是在上空盘旋,排除伏击可能性后,才缓缓降落,塔利班方面十余人已等候多时。这个场景出现在塔利班事后公布的视频上。
交战13年的宿敌碰面,双方都小心翼翼地靠近对方。美国媒体报道,在面对面约30秒后,双方快速握手,美方根据照片对比,验明是伯格达尔本人。之后,美方人员迅速告知在多哈使馆的谈判小组。
在登机前,美方人员还拍打检查了伯格达尔身上是否被携带炸药和武器等危险品,检查无异样后,他们登上直升机,起飞离开。在飞机上,伯格达尔在纸上写下“SF”两个字母问对方是否是特别行动队,营救人员回答,“是的,我们找你很久了”。此时,伯格达尔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直升机上失声痛哭。
与此同时,美国驻多哈使馆立即通知关塔那摩监狱,将5名塔利班人员交给卡塔尔方面。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5人都将待在卡塔尔,并接受美国和卡塔尔的双重监管,确保其再无涉恐怖主义行为。
4 不可外泄的秘密
有关这场漫长谈判的细节可谓高度机密,事后有关这场行动的有限细节均由匿名美国官员透露,但他们均未得到官方授权谈及此事。
不仅官方如此,参与此事的民间组织和伯格达尔的家人亦三缄其口。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释放伯格达尔的“支持鲍”组织核心人员凯特·阿利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他们与军方媒体事务负责人达成协议,不能接受媒体采访谈及释放伯格达尔一事。
这名负责媒体事务的军官是爱达荷州国民警卫队公共事务办公室的马萨诺,要采访伯格达尔家人必须要通过他。马萨诺上校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伯格达尔的家人现在不能接受采访,因为他们要说的都在发布会上讲过了。
周晨鸣也表示,关于换俘内幕,美国军方与伯格达尔家人应有保密协议,甚至可能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一段时间,在媒体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一些军方内情不可外泄。
据悉,获释的5名塔利班人员已与家人团聚,但伯格达尔仍在美军驻德国军队医院里调理身体。周晨鸣说,战俘回国后一般都会做甄别过程,确定战俘有无叛国行为。岳刚也认为,换俘后,伯格达尔被送到德国隔离起来,应该是要做一些调查和善后工作。
■ 争议
拯救“逃兵”是否值得?
换俘虽然顺利完成,但事情却远未结束,最大的争议是伯格达尔是否是逃兵。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前军方官员的话报道,伯格达尔被俘时,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这名前军官称,伯格达尔偷偷溜出位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基地,还留下纸条,称已经厌倦了军队和战争。
伯格达尔当年的战友内森也称,“我们这个战斗队的所有人员都得到命令,不得谈论伯格达尔的情况,以免他遭受危险。现在他安全了,该说出真相了。真相是,他是逃兵,战友为追查他的下落而殉职。”
另一位战友萨顿也回忆说,在伯格达尔失踪前几天,“他问我们在山里迷路是什么感觉,他还问我步行能不能到印度,当时我们以为他在开玩笑。”据悉,23岁的伯格达尔在离开基地时,留下头盔和步枪,只带着笔记本和指南针。
同年,美军在阿富汗进行了大规模的搜寻工作,6名美军因此丧生。这让一些军人不认同用5名塔利班要员来交换伯格达尔。
科迪·福尔来自伯格达尔所在的部队,“他心甘情愿并早有预谋地离开了他的战友。如果他没开小差,那些士兵就不会丧命。”
在萨顿和科迪看来,伯格达尔决不能因为被俘5年就成了英雄,他必须接受军事法庭审判,“我觉得他应该向军事法庭解释临阵脱逃的事,因为他确实做了,而且早有预谋。”
英国《每日电讯报》还披露了伯格达尔被俘后的情况,他不仅喜欢上阿富汗绿茶,还学会当地语言普什图语和达利语,甚至英语都已不甚流利了。这让他“已变节”的说法尘嚣甚上。
对于种种指责,美国军方高层3日说,针对有关伯格达尔擅自离队后遭塔利班俘虏的说法,军方将展开调查。按照美军规定,如果罪名成立,伯格达尔可能会被开除军籍,并面临监禁。
向塔利班妥协输赢几何?
对于此事,美国民众和政客的声音呈现分水岭,一些民众同情伯格达尔的遭遇,认为应该让大兵回家,五角大楼方面和奥巴马政府也称,此举因为“美国不放弃任何一个士兵”。
但另一方面,很多军人对换回伯格达尔并不买账,国会议员们更是对此事强烈不满。一些共和党议员认为,奥巴马违反国防授权法规定,没有在换囚前事先通知国会。还有议员更直言,用5名塔利班高层换回“逃兵”伯格达尔,无异于放虎归山。
这种局面恐怕是奥巴马政府没预料到的,岳刚认为,奥巴马此次换俘有政治考量,一方面借此稳定民意支持率,因为国会选举将近。另一方面,美国要从阿富汗撤军,与塔利班继续对峙没好处。另外,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成功的谈判,也可能为阿政府及美军与塔利班新的和谈奠定基础,而塔利班也可以借机“洗白”自己的恐怖组织身份。
周晨鸣也表示,此次换俘政治意义大于交换本身,可能标志美国对塔利班政策有一定调整,向塔利班释放友好信号,未来将其纳入到政治谈判构架中。
但是,与恐怖组织妥协,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岳刚说,塔利班高层至今未改变反美立场,这次换回5名高官,可能在助长塔利班的气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换囚事件后,连藏匿多年的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也罕见“发声”,欢呼塔利班的胜利。
观察人士认为,塔利班的这次“胜利”,很有可能助长其对阿富汗安全部队的攻势,让即将诞生新总统的阿富汗面临更大安全压力。若如此,不仅会恶化美阿关系,更可能让美国打了13年的阿富汗战争,落得个“虎头蛇尾”,给批评者留下更多“口实”。
记者 王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