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

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

巴生港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物流转运中心,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巴生港国际清真认证

巴生港国际清真认证

清真产业中心享受优惠的产业奖励政策,创建全球穆斯林产品集散地

高校减少招生 马来西亚华人学习中文障碍多

2014-01-26 11:34:58 星期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打印】【关闭

高校减少招生马来西亚华人学习中文障碍多

  食肆面档的餐牌误将“水饺面”写成“水蛟面”令人啼笑皆非。

  据马来西亚星洲网报道,马来西亚华裔子弟的华文水平向来是大马华人的骄傲,外国人经常赞叹大马华裔的华语标准、流利。然而马来西亚华人的华文水平究竟是谁在把关?中、小学华文教育是否存在师资分配的隐忧?大马华人的华文水平下滑现象会不会日趋严重?

  培训华文师资受挫

  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华文组讲师林翠燕说,根据以往的记录“大学毕业生文凭课程(DPLI)”中文组所录取的学生,主要来自马大、博大、拉大的中文系毕业生。因为若要成为公务员,申请人的文凭必须受公共服务局承认。

  她透露,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只于2007至2009年连续开办了3届DPLI中文组,培训了共56名合格的中学华文教师,之后便取消了DPLI中文组培训课程。她说:“停办DPLI华文组课程给我们造成了困境,有不少纯中文系毕业生没有机会成为中学华文教师,这也是华教的极大损失。”

  王介英:改变中文系招生限制难 外界施压或有效

  2012年,马大毕业生协会主席黄东海曾尝试与文学院院方协商寻找改变中文系招生限制的方法。

  然而,文学院院长坦言,削减各系招生率是马大转型为研究型大学的大方针,无法从院方做出改变。

  对此,中文系毕业生协会第一副主席王介英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要从系方、院方、甚或校方需求内部突破,改变现状,机会微乎其微。反而,若有外来力量给予校方建议或压力,或许还有可能改变僵局。马大中文系正是在华社人士的努力下诞生的。他说,特别在中国崛起的情况下,大马与中国关系密切,不无突围可能。

  转为研究型大学 马大中文系年收15人

  马大中文系、马大语文学院中文组及博特拉大学外文系中文组,曾是培育华文师资的摇篮。爱好中文的大学生在中文系毕业后,再到师范学院或大学攻读一年左右的教育文凭课程,就能成为正式的中学或华小华文教师。

  但自从国内数所国立大学(包括设有中文科系的马大和博大)转型为研究型大学后,校方改变招生政策,减少了本科生招生数量。2011年入学年起,马大中文系的招生学额每年仅15人,扣除每年几乎都出现临阵退缩的“逃兵”,近3年来都只有13至15名中文系本科生。

  马大中文系高级讲师潘碧华受访时表示,除了中文系之外,马大语文学院中文组这几年也只招生15人,博大中文组虽维持40名招生,但是总和3组学生也只有数十人。

  虽然随着私立大专中文系的开办,拉曼大学、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学院等都开始培养中文人才,然而要进入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受训,大马教育文凭马来文科必须获得优等,在多数SPM马来文优等的学生都分布在国立大学的情况下,国立大学中文系学生递减,其实也意味着符合学术资格的中学华文教师也会随之减少,并可预见几年后将会面对严重缺乏中文师资的问题。

  马大中文系录取率降低 优秀生被拒门外

  曾几何时,创系于1963年的马大中文系,是大马生产中文人才的代名词,但如今以每年十多人的招生额看来,是否说明马大中文系已难以再扮演马来西亚中文人才主要来源的“龙头”角色?对此,潘碧华说,以马大中文系的招生情况而言,其招生人数并不显示中文系受欢迎程度,而是完全受校方的政策所左右。

  她说,近几年中文系本科生录取率降低的原因在于大学政策的整体考虑,以文学院而言各系的本科生录取率也整体调降。近几年全院只录取200多名本科生,而中文系一般占据录取数量的10%。潘碧华透露,根据2013年9月在针对全国已报考华文科考生进行的“马华文学评析营”上所收集到的问卷显示,其中80%应届考生将马大中文系设为升学首选。这表明近年来马大中文系新生减少,并非因为中文系已不再受欢迎,而是大学政策下的结果。她说:“我经常在与中学华文教师交流时听到他们抱怨,一些学生的成绩很优秀,却没有被中文系录取。”

0100200305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06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