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一生奉献华教的马来西亚华校校长林和连在荣休后,不但未停下服务社会的脚步,持续热心参与社团与公益事业。
来自吉北本同县的79岁退休校长林和连与当地唯一的一所华小──养正学校缔结了不解之缘,他幼时不但在该校完成6年启蒙教育,而该校也是他从事教职工作的起点,以及荣休的终点站,不仅如此,该校也是他与妻子相识及谱出恋情的结缘地。
1937年,林和连在吉打州本同苏卡玛莉出世,当时,他的家乡四周都被丛林、橡胶园包围,大部分村民都是靠着务农或割树胶为生,生活较为清寒困苦。
自小,他就深谙知识能改变人生及命运的道理,于是,他努力求学,在养正学校接受6年的启蒙教育后,便继续到米都华侨(吉华国民型华文中学前身)升学,并完成3年初中课程。
“虽然当时民众受教育的情况并不普遍,到外埠求学的同学也只有区区10人,而其中5人更是同一所中学的同班同学。但我认为,至少要念到中学毕业,才能在社会立足,加上家境经济许可,我便到数十公里外的米都升学,每天搭公共交通工具来回学校与住家。”
1957年,他在华侨学校完成初中课程,当时,米都并无学校开办高中课程,他只好参加假期师训班3年课程,过后才返回母校──养正学校当普通教员。
“那时候,马来西亚刚刚独立,由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加上我自小就一心想从事教育工作,所以,我毕业后便投身教育界,直到退休。”
身为独生子的林和连提起杏坛生涯时侃侃而谈,他说,他当时返回养正学校执教,一来是为了方便照顾年纪渐长的父母,二来则是为了实践为母校服务的心愿。
“3年后,教育局派我到甲板南民华小掌校13年8个月,1975年7月16日,我被调往农村小学掌校9年后,再返回养正学校掌校,成为该校首个当校长的校友,直到1992年5月20日荣休。”
在教育界服务33年的林校长,见证了本地教育演变过程,他也发现华教发展有走下坡的趋势,年轻一代学习华文的态度也不如老一辈人。
他直言,华小毕竟是教育主流一环,政府理应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学校,但政府对待华教的偏差态度却让人心灰,单凭政府拨款就可看出政府对华小的重视不如对国小。
他认为,华小也被政府区分为政府学校及政府资助学校两种,事实上,被归为政府学校的华小也未取得良好发展,并必须依赖华社出钱出力。“此外,如今部分学子为了影响整体成绩,而主动放弃报考及学习华文的机会,也令人感到遗憾。”
身心富足的林和连指出,虽然他年事已高,但现年79岁的他还没想过退下来享清福,反而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就会继续奉献社会。
“卸下校长职后,我的生活变得很简单,每天三餐定时吃,经常晨运或傍晚散步。不像年轻时,喜欢较有活力的运动,如跑步、骑脚车及踢足球等。”
向来热心华教事业的林和连,也热心于参加社团组织,从1976年开始,他便加入亚罗士打建造行,一直担任文书主任一职至今。同时,他也加入吉打九龙堂林姓公会及同侨俱乐部,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华教及华社献身,造福下一代。(许紫菁)